【长三角一体化】大美南通城 擘画“新门户”

来源:南通发布

2020-04-16 09:37:00

在新世纪的又一个10年来临之际,南通迎来了百年未有的新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宣告: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南通被列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



4月8日,蓝天下的沪通长江大桥如长虹卧波,宏伟的南通西站好似一个巨人舒展开长长的手臂。当天,沪通铁路一期(南通至安亭段)顺利开启全线接触网送电试验。



这条凝聚着区域协调发展新期盼的沿海铁路大通道,预计6月底具备运营条件。“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的南通,不仅将成为上海1小时都市圈的“近邻”,更将成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铁路网的沿海咽喉要道。


(沪通长江大桥资料图)


在新世纪的又一个10年来临之际,南通迎来了百年未有的新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宣告:作为长三角重要一员,南通被列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事关南通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写入《纲要》,让世人对南通的城市发展和未来格局有了无限的遐想。

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迈入新时代的南通,要突出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优化中心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新门户城市。

南通创新区、滨江片区、任港湾、高铁西站、通州志浩、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今年2月以来,市委书记徐惠民、市长王晖频频率队调研城市功能片区建设,要求加快特色示范片区建设,凸显提升南通在长三角区域中的城市影响力。

站在新时代风口的南通,已迈开激情澎湃的脚步,向世界展示其气势恢宏、生态大美、国际范儿的新容貌!


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城市新定位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这句名言,南通主政者深有感触。在着力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谋篇布局中,南通始终坚持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以大规划的气度勾勒城市蓝图。本月首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的发布,让南通的城市发展有了更为清晰的画卷。关键节点,规划先行。这些年,南通人谋求城市转型的步伐始终在国家战略的宏观视野下调整。与上海、苏南一衣带水的南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努力打造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的先后通车,使得南通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步伐。3年前,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南通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今年1月,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发布,南通、苏州、宁波等8个环沪的中心城市被列入上海大都市圈“1+8”空间协调规划,共同构建开放协调的空间格局,加强在功能、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衔接,促进区域空间协同和一体化发展。

事实上,南通在发展实践中不断明晰的城市定位也赢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赞赏。“南通与苏州隔江相望,和上海灯火相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极其看好南通潜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性和示范作用,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上海、苏州与南通这3座城市的同城化融合发展日益增强,成为长三角区域的“金三角”,“迎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好机遇的南通前程不可限量。”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在南通叠加。”面对历史性重大利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魏钦稳倍感责任重大,“南通城市发展的规划,始终放在国家战略的视野下推进,在深入学习苏州等长三角名城规划布局的基础上,我们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统筹好生产、生活和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



持续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

春和景明,春暖花开。不少到南通创新区紫琅湖畔踏青的市民惊喜地发现,备受瞩目的南通大剧院项目已芳姿初显,“琴山珠水”的独特外观为南通城市新中心再添一处美丽的新地标。据中建八局南通大剧院项目技术负责人修亚光介绍:项目现已进入室内精装修、机电大面积施工阶段,外立面已初具雏形,明年春有望开门迎客。

(南通大剧院效果图)


徐惠民在多个场合明确指出:南通城市发展到了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及功能布局,持续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以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建设南通创新区;放大滨江片区绿水青山生态优势,打造城市客厅、国际街区;推动苏通园区和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高质量发展;推进通州志浩、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协同发展,规划建设城市新的功能片区;统筹实施濠河、高铁西站、任港湾等片区建设,把五龙汇片区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一个“长三角一体化的新门户城市”正健步向我们走来。

(南通创新区)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同时,南通的城市服务功能也正在发生质的跃升。

连日来,业已全线复工的南通轨道交通1、2号线一期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在黄金施工季节,各方密切配合,保质保量朝着关键施工节点推进,全力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


(4月11日,南通轨交2号线一期工程永达路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成为全线首个完成封顶的车站)


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能级,承载市民期待。从绘就蓝图到破土动工再到盾构掘进,南通正在加速驶向“地铁时代”。“把轨道交通建设工作放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中考虑,充分认清轨道交通在全市交通高质量发展中的‘骨架’作用,在推进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进程中,狠抓工程建设、运营筹备、资源开发等各项具体工作,为我市GDP破万亿助力。”轨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智说,2020年是我市轨道交通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轨道公司全体员工将接续奋斗,为下阶段的轨道交通试运行、试运营等重要节点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绿色工程。路网密布通静海,长虹飞架遍紫琅。经过多年、数代城市建设者的奋力拼搏,南通奏响了立体式快速路网闭合环通、组团式交通枢纽串联互通、网格式骨干道路提质畅通的城建交响曲。长江路、江海大道、通盛大道、啬园路成环线闭合之势;机场大道、九圩港立交、锡通连接线、西站大道现首尾呼应之态;还有沟通县区的通如快速、江海大道东延等工程正强势推进,便捷通城呼之欲出。


(随着啬园路隧道建成,南通市区“一环一轴八射”的首轮快速路网最后一环宣告闭合)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城市建设是为了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理念,南通城建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而是与人文关怀的有机融合。“当前,我市城建工作已进入完善功能与提升品质并重的新阶段。今年将继续以‘绣花功夫、工匠精神’雕琢城市。”市市政和园林局局长汤葱葱告诉记者,工农路、虹桥路、新港闸路等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城市品质,西站站前广场工程、长泰路跨九圩港大桥工程等重点工程助推片区发展。突出快节奏,抢抓工程进度,倒排时间节点,实施“挂图作战”。今年还将巩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宜居宜业功能和品质,以精品工程为龙头推进工程质量,打造经得起专家挑剔、群众评说、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100多年前,南通先贤张謇以濠河环绕的老城为主体,构建了“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独特城市格局。濠河形如葫芦,神似珠链,被誉为少女项脖间的“翡翠项链”。乘一叶画舫,徜徉于桨声灯影里的濠河,是一件美妙的事。

如今,市民游客除了能坐船游览,还可漫步新贯通的游步道,沿途欣赏环濠河美景,工人文化宫、沈寿艺术馆、南通博物苑、城市博物馆、梅庵书苑、城隍庙、濠西书苑……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交相辉映。经过一年来的提升改造,一个更美丽、更有味道的濠河5A景区,展现在市民和游客面前。

(濠河画卷)


吴旭是地地道道的南通人,也是濠河提升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二期道路交通项目部组员。怀揣着家乡情结和老城区情怀,他和团队用心雕琢每一个细节。他感慨地说,“仿佛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管线入地多杆合一,清水潺潺水鸟起舞,视野变得开阔通透。”他最记忆犹新的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站在改造后的城山路看着对岸有人悠闲地钓鱼,而几艘五彩斑斓的皮划艇从水面飘过,艇上几位女生对他挥了挥手。“画面太美了,像极了卞之琳的那首诗。”

多年来濠河景区一直未能实现游览线路贯通。此次濠河整治提升通过各种手法打破各处阻碍,实现了濠河游步道内外线的基本贯通,栈道傍岸,移墙拓道,建廊连亭,穿医院、过学府,一路景致不断,花香怡人。“遥看荷叶田田,感觉人和景致真正融为一体了,真正实现了‘人在画中游。’”漫步在南通大学启秀校区旁新建的濠河游步道,省人大代表张美如情不自禁赞叹。


(俯瞰濠河游步道)


今年初,住建部官网发布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系列通知,南通荣登榜单,再添一张靓丽的“国字号”生态名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管理水平的最高荣誉。至此,我市开展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完美收官。经过不懈努力,南通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基本形成了“山水林田湖交融相映,人文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南通新格局。美丽南通城不仅让百姓频频点赞,更追求出众的“颜值”和“气质”,打动更多有意投资南通、落户南通的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



千百年前,大诗人王安石登临南通狼山,江风海韵扑面而来,如置身世外桃源,写下“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的传诵名句。千百年后,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实施的今天,南通这座风光灵秀、人文荟萃的城市,正以开启未来的东方视野谋篇布局,以大规划的气度勾勒城市蓝图,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一步步深耕城市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将美植入城市每一个角落、将美种入每一个南通人心中。


责任编辑 | 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