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与品牌】长三角三省一市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来源:长三角品牌经济网

2020-03-02 17:05:00

作者/金国强

导读:在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下,推进复工复产成为一项重点工作,它不仅是民生保障和物资供应的需要,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运行和国家发展大局。及时推进复工复产也是中国稳定全球供应链,勇担大国责任的表现。

前言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事关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大局。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4左右。2019年统计公报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生产总值237253亿元。

如果说在抗疫中已经成功塑造城市抗疫品牌,在抗疫的下半场:复工,成为了抗疫另一个组成部分。

一、快速推进复工复产

截至2月29日,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94.5%、人员到岗率64.6%、复产率66%。大集团复工率97.4%、人员到岗率63.8%、复产率58%。中小企业复工率53%、人员到岗率45%。2月28日,上海市工商业用户用电量恢复率达到83.6%,其中工业用电量恢复率为80.3%,一般工商业86.9%。

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4.4万家,复工面达98%,复工人数569万人,占复工企业所需用工数70%。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宿迁6个设区市实现100%复工。

截至2月25日,浙江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44370家,复工率99.8%,员工到岗率60.1%,产能恢复率达到50%以上。

截至目前,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复工17279家,复工率达98.1%,达到往年同期水平;复工人数为181.9万人,占上年同期员工数的7成。

截至2月26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规上企业已复工3099家,复工率达到了96.1%。贯穿示范区的沪苏湖高铁正在抓紧前期工作,力争上半年开工建设。

二、推进复工复产需要非常之策

为企业减负担

推出《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政策措施包括全力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切实为各类企业减轻负担、加大金融助企纾困力度、着力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有序促进企业复工复产、优化为企服务营商环境等六个方面28条措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2部分、50条政策。50条政策措施中,疫情期间的阶段性政策占大部分,也有少部分是延续性政策。主要是立足当前,推出适用于疫情期间促进经济循环畅通的政策措施;又着眼今后一段时间,提出推动经济实现稳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安排。

安徽省推出应对疫情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四送一服”APP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打造的解决企业生产困难的APP。这款APP具有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的“四送一服”功能。是安徽企业发展最需要的工具。

畅通经济发展“毛细血管”浙江省15条措施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要解决人的问题、钱的问题、平台的问题,其中,重点解决钱的问题。截至2月26日,浙江省规模以下制造业产能恢复率为48.7%。

上述三省一市新政,一是突出关键性。坚持稳字当头,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循环受阻这一主要矛盾和部分行业、企业受到严重影响的现实状况,短期加大政策扶持是必要的,政府为此提出了包括税费减免、财政补贴、金融服务等政策储备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尽快转入循环畅通运行轨道。二是突出针对性。受疫情影响,从地方政府和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出发,立足当前,近远结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六稳”工作,系统谋划,统筹安排,把握经济内在规律和普遍联系,整体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谨防短期影响衍生为趋势性变化。三是突出普惠性。相关支持政策在向受疫情影响较重的传统服务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倾斜的同时,重在普惠性,着力提高企业享受政策便捷程度,有关政策作了分类分层设计,力争精准而明确。四是突出综合性。注重了解和把握国家的政策动态,重点关注基层诉求和关切,也借鉴了兄弟省市好的政策措施,着眼经济的基本面,着力经济的供给(企业)端,着重社会的消费(服务)端,经梳理归集和综合协调后,形成了一揽子政策措施。

做复工复产的“推进器”

推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双赢”,不仅需要“安全阀”,更需要“推进器”。疫情之下,经营难、资金短缺等问题困扰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少企业举步维艰。

浙江出台一揽子政策,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也迅速拿出“真金白银”,腾挪出5亿元的支小再贷款和4亿元的再贴现资金,用于向重点企业、小微企业提供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台州市金融办主任叶维增介绍,近期“为企业开复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摸排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精准对接”,推出一系列持续深入的金融服务,尽可能满足受疫情影响而经营陷入困境的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为台州民营企业脱困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徽分类制定重点项目开工时间表,统筹组织4200个省重点续建项目有序复工,推进1800个以上重点项目新开工,实行清单式管理、责任化推进。

三、协调打通企业员工返岗通道

“弯道超车”

有人评价浙江复工是“弯道超车”,别人还在犹豫向左还是向右的时候,浙江已认清方向,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开出节后第一趟复工高铁专列,还补贴企业和员工,为企业减负,为员工解忧,切实解决复工难题。

2月16日,长龙航空从四川的广元机场接回了嘉善县企业的154名员工,再通过巴士,送员工直接抵达县企业。嘉善县政府出资三分之二,企业承担三分之一。2月18日,湖州市吴兴区政府包机春秋航空飞赴云南,接回165名员工。上市公司金洲管道董秘蔡超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有80多名员工在此次航班上,费用全部由政府出。春节以来,浙江已安排包车16000余辆、专列180余列、包机50余架,组织省外务工人员集中有序返程,截至3月1日,累计接回员工49.7万人。

企业复工,关键在人

为了“抢人”,江苏省大方地包起了专线,让员工“打飞的”来上班。连日来,省工信系统协同人社、交通等部门,积极梳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各地结合实际,通过包车包机甚至包高铁的方式,赴劳务输出重点地区“点对点”接送,帮助员工“包邮”返岗,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月22日12时,全省已累计组织员工返岗包车554趟次、10425人次,其中省际包车386趟次,客运量占比73.9%。

要抢人,更要留人。2月17日,省人社厅出台八大措施“稳就业保用工”,全力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用工。这些政策干货满满,有对春节期间开工生产的疫情防控物资重点生产企业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有给予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稳岗返还补贴;有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企业参照困难企业标准发放1-3个月的稳岗补贴,帮助企业降本减负。

四、推动重点制造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复工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配合

企业复工复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江苏工信系统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有序推动企业精准复工的通知》《关于支持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复产提效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工信系统还推出“驻厂员”制度,逐个环节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工信系统推动重点制造业集群产业链协同复工,聚焦江苏省重点培育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7条产业链,支持引航企业、骨干企业率先复工复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目前新型电力装备集群骨干企业复工率达99%。

走进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线上2000多名员工一派忙碌。2月10日起,特斯拉全面复产。快速高效的背后,源于临港新片区推出的复工防疫服务专员制度,他们提前对接企业了解复工困难,很快为其筹措了2台红外测温仪、1万只口罩、600间员工宿舍,并协调了特斯拉上下游8家企业加快复工。

造一辆汽车需上万个零件,但是受到疫情影响,位于宁波的吉利汽车的供应商很多都无法开工。由于供应商复工进度不一,最多时候,700多个品种近4000多个零件都存在问题。为此,宁波成立9个服务小组,分赴各地,对吉利汽车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进行全面梳理,点对点帮扶。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根据区域防控和复工复产需要,会同两区一县建立了6项联防联控机制,主要包括:信息动态互通互鉴,人员流动互认互通,共保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合并交界点临近卡口,应急物资互帮互济,社会治安联合管理等。

这些机制有效促进了示范区企业复工复产。如原位于青浦金泽的上海亚德林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因配合土地减量,已搬迁至吴江汾湖开发区,但企业中仍有176名金泽镇员工每日在两地之间通勤,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尚未解除之前,各地防疫要求不同,企业复工后金泽员工的跨省通勤成了大问题。金泽镇高度重视企业复工需求,主要领导多次与吴江汾湖开发区领导进行对接,并向长三办、区级部门寻求支持。考虑到减量化中有不少企业迁往长三角毗邻街镇,政府主动联系企业,收集需要跨省通勤企业的员工信息,积极协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月21日,亚德林公司正式收到了金泽镇经发办送来的176张通勤证。

设立绿色运输通道

针对原材料、物流等方面存在的断点、堵点问题,江苏省交通运输系统精准施策,打通“大动脉”,确保道路畅通。为保障生产物资运输畅通,省交通运输厅和13个设区市都建立健全24小时保通保畅和应急运输保障服务体系,全面畅通货物运输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协同建立省市、口岸间运输优先通行机制,实现生产、生活物资互济互帮,积极帮助协调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加强跨区域协调衔接和运力调配,促进生产企业原材料运得进、成品运得出。

五、倒逼智能化

加大“机器换人”力度

一场疫情,让不少企业有了新的思考,不少企业计划今年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实现生产环节智能化,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率先实现智能化的企业,这次复工相对容易。温州耐奇鞋业引进自动下料机之后,现在一个工人可以干原来五个工人的活,不用人工冲床,电脑就能自动控制下料。该企业还购入4台前帮机,实现刷胶、烘干、前帮等工序一次性进行,全部采用电脑控制,温度一旦过高或者过低,就会自动停线,报警提醒。而以前,这个环节的温度都是人工调整的,导致有时候鞋底和帮面的黏合度出现瑕疵,容易脱胶。

温州耐奇鞋业引进机器代替人工

正泰电器的数字化车间,以正泰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大脑”,以信息化系统为“神经”,以无人AGV物流系统为“血液”,实现了各功能区域高效融合。正泰电器表示,机器不怕病毒,采用机器人没有复工的“烦恼”。“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受到更多企业的关注,已经有不少企业和政府部门预约参观“取经”。

防疫复工,数字化可以做更多

过去两周,从杭州发源的健康码迅速推广至全国各地,已落地超过200城,覆盖公交地铁、社区、写字楼等场景。截至2月24日12时,浙江已累计发放健康码5047万张。健康码的诞生与推广,可映射出数字化技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突出作用。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的浙江,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先行基础,各地积极调集数据资源,实现精准、严密、智慧管控。

基于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宁波市鄞州区也于日前上线“企业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为当地企业防疫复工建设“快速通道”,通过“一码、一表、一图”可实现远程填报备案,并对企业复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管。

除此之外,浙江采用“大数据+网格化”方法实时监测分析疫情动态、跟踪排查高风险人员流向,“浙里办”(浙江政务网)建立了新型病毒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等举措,以政府大数据开放应用带动了企业、社会大数据汇聚融合,也是浙江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充分体现。

上海自2月17日推出“随申码·健康”服务以来,目前服务能力覆盖在上海所有人士,总访问量超4716万次,助力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和社会防控。

下一步,“随申码”的应用场景将大大拓展,将作为进入居住小区、园区、工厂厂区、商务楼宇以及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定点收治机构除外)、电信银行服务网点等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凭证。

结语

长三角三省一市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其经验一,企业是复工复产的主体,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策。除一般各地都有的政策之外,应着重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分类指导;经验二,积极开展精准对接,协调打通企业员工返岗通道,提高员工返岗率;经验三,建立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协同会商机制,打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提高复工质量;经验四,数字化技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企业应加大“机器换人”力度,实现生产环节智能化,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复工复产仍在进行。2月27日,长三角三省一市再次召开视频会议,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合作建立五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机制,按照“有码认码、无码认单”的原则,为三省一市复工复产和群众正常生活提供便利。二是建立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机制,全面梳理形成打通跨区域产业链的企业清单,强化供需匹配和原材料、零部件生产供应,落实通关、物流一体化等协同举措,保障物资运输畅通。三是建立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机制,联合搭建企业用工对接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各类线上对接活动和招聘会,精准匹配缺工企业和就业重点群体供需,共同开辟员工返岗绿色通道。四是建立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协同会商机制,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加强用工、物资运输等合作,抢抓项目建设进度;对处在前期工作阶段的项目,协同做好规划落地、方案稳定、项目报批、要素保障等相关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对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抓紧规划研究和项目储备。五是建立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区域经济政策协调通报机制,加强政策协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在支持复工复产复市、扶实体稳产业保就业等方面加强沟通衔接。

责编丨熊莛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