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在长三角的工厂,看见中国经济的韧性

来源: 正和岛

2020-04-26 15:01:00

一、为什么美国给富士康几十亿补贴,也回不去?

 

首先谈一下中国制造的地位和优势。目前从工业增加值的角度,中国制造大概占全球制造的30%左右,相当于日本、美国、德国加在一起。所以说制造业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而且是我们的强国之基。

 中国制造有5大优势:

 

1、供应链优势

它的本质不是一个链,而是一个网络。当年在无人机非常时髦、性感的时候,美国很多风投投了美国的无人机,但是最终都打不过中国的大疆,中国的大疆占了美国90%多的市场份额。为什么?

 《福布斯》杂志采访过美国当时最好的无人机企业,他们说我们有一个设计之后要把它变成成品,需要在很多地方采购零部件,包括中国,最少要三个礼拜才能从设计到成品,但是大疆在深圳一天之内就能够把所有零部件采购完成,而且做出成品,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和大疆竞争,只能从硬件退出,集中于软件和服务。

 最近我刚刚去浙江湖州做调研,去了一个上市公司,它是做家具的,99%出口,其中有一半出口到美国。

安吉,这一个县有两三千家和家居相匹配的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办公家居中每三把椅子就有一把来自安吉,企业和我说现在打个电话20分钟所有东西都会运到他这里,然后进行组装,这样的网络优势是非常独一无二的。

 

2、全类制造优势

很多人说中国就是一些简单加工的产品,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我们不只是在简单制造领域很强,复杂制造领域也越来越强,所以说全类制造都很强,因为中国腹地很宽,使得中国制造业在一国之内转移,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3、管理和效率优势

我们的管理和效率优势背后往往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我采访过很多企业,发现他们能把低成本和高效率简直完美结合在一起。

 虽然西方有很多技术壁垒和技术专利,但是他们十年、二十年不改变,比如像我前一年采访的中国巨石,玻璃纤维产量世界第一,高性能的玻璃配方在西方有专利以后,已经二三十年没有什么变化。

 中国只要敢于突破专利墙,不触犯专利范围,可能用很低成本的方法实现突破。

比如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以低成本做出高价值的东西,既便宜又好,这是和管理、创新结合在一起的优势。

 

4、市场的优势

中国的市场很大,大的市场能造就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在中国很多地方采访,发现很有意思,比如广东和浙江龙头企业等供应链很少重合。广东供应链基本上在珠三角就完成了,但是浙江可能是在长三角完成的。

可见我们的市场大,即便是三分之一的市场也可以孵化出很多龙头的企业。

 

5、劳动力的优势

我们有很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很有纪律和责任心。我采访过中国工人和国外工人,包括在美国做投资的企业,根据他们的反馈,单个美国工人远不如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因为他们的环保、安全方方面面的要求非常多,而且他们的制造业已经停滞了,培训各方面也都停止了。

 我也看过美国一些工厂工人的情况,和我在中国看到的工人的纪律性和年轻程度是没得比的。很多美国制造业从业者都是四五十岁的,都是有色人种;他们想发展制造业,劳动力也没有基础,给了富士康几十亿补贴,也回不去。



 二、如果别人卡这方面的脖子,我们非常麻烦

 

第二部分我想讲中国制造面临的内部挑战。

 

1、底层创新能力的挑战

核心技术和化学、物理、材料等相关联的方面,我们还是不足。我们在简单创新方面比较强,但是在复杂创新方面比较弱。

也就是说,东西的知识密集程度越高,历史累积的需要越高,我们这方面往往就会比较弱。所以我说中国经济博大而不精深,未来要走向精深之路,要在底层研发上下功夫。

 

2、制造之制造

我们的终端产品很好,但是要想把终端产品造出来需要很多设备,这方面我们还是相对比较弱的,所以无论是在华为智能手机生产线上,还是我最近看吉利在湖州投资的变速器工厂,主要的加工设备都是来自于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

现在半导体里面的设备,包括光刻机,制造东西的设备差距很大,而且要生产出高性能的产品,我们也必须用国外的很多设备,因为他们设备的精度比我们高很多。

 

3、关键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

韩国去年和日本这一场贸易战,日本把半导体里三个核心原材料停止了,韩国的半导体很受不了。

我去华为看过像智能手机生产线上电路板的贴片,贴片要用胶水,胶水都是美国3M的,每几个月提供一次。如果不用这个胶水,用其他胶水质量就是不过关,精度、黏性就是不够,背后这些很核心的部件,我们不行。

 现在全世界供应链最高端的设计和品牌是美国,日韩可能是核心关键的零部件,生产的设备可能是德国、日本,美国也有一些。我们是一般的零部件很强,再往下加工、生产非常非常强。如果别人卡核心技术这方面的脖子,我们非常麻烦。

 

4、品牌

虽然一般贸易越来越多,但是加工贸易还是占很大比重。过去我们也没有自己的品牌,现在受到国际上各种打击,将来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这也是一个过程,而且品牌背后是文化,是原产地的效应,中国并没有那么强。

 

5、产业标准

5G方面,华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很多其他行业标准方面,中国的能力是不够的。

 

6、要素成本不断地提高,很多企业感同身受。

 总体来讲,我们有很多挑战,特别是由于越南等等成本洼地的出现,我们制造业相对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国内很多制造业的企业家的子女都不愿意做制造业,这个行业的荣誉感、吸引力都在下降。

制造业实在是非常的辛苦,像刘永行董事长这样的制造业企业24小时不能停,包括我采访的中国巨石,一旦开起来就像钢铁高炉一样不能停,这样的企业家都是“超人”,每天都想着万一出点事会怎么办。



三、供应链整体不会移出,但是一定会调整

 

中国制造面临外部的挑战也非常大,挑战包括:

 

1、生意的生意的挑战

中国人做生意非常厉害,美国人在乎的是怎么做生意,这是生意的生意。

中美贸易谈判涉及国家的补贴、关税、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等等。不仅是美国,西方有些发达国家之所以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跟这些是有关系的。

 

2、通过这次疫情,过去全球高效供应链可能会慢慢向更具有区域色彩的安全供应链过渡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就算在一个国家,中国很多城市之间都在封堵,如果这个地方是疫区,别的地方农产品都不运给你了,这个地方如果农产品、肉、蔬菜解决不了,老百姓会闹事的,所以这些市领导和我讲未来基本的蔬菜、绿叶菜保证一定要百分之百靠自己。

 在一国之内都会考虑到加强自控性,降低依赖度,那么全球这方面的趋势肯定会很明显,而且又和就业有关联,这是供应链调整,但是我不同意供应链会有很大移开,这是因为我们的供应链优势实在太强了,是一个网络,不是能那么简单移开的。

 去年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有人说美国现在连一把伞都生产不了,要靠墨西哥,但是中国离那么远,运过去都比墨西哥的成本要低,性能要好。现在很多地方生产不了口罩,是因为上游的钢丝生产不了,这背后是国家冶金工业方面的基础。

所以,供应链整体不会移出,但是一定会调整,加上我们现在的出口已经占全球货物出口的13.1%,而历史上日本和德国最高的时候也是11%左右,我们占再大的市场也比较困难。

 

3、国家安全因素可能会对产业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近美国,包括一些发达经济体对中国指责与甩锅,他们无论是从网络安全还是国家安全角度,认为中国已经发展非常强大,但是从价值观和制度体系上和他们并不是一条道,这样他们宁可多耗费一些成本,或者宁可多形成一些联盟,包括去年北美新自由贸易协定的三个国家,其中提到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要和一些非市场经济国家产生一些贸易,必须提前把一些情况知会另外两国。

 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国家安全或者是这样的政治因素在未来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4、反倾销和反补贴

这不是现在开始的,过去已经开始了。现在很多出口导向制造企业本身利润就不高,也就是10%-20%。加征的“双反”关税往往是30%,甚至40%。像床垫,美国对我们加征百分之几百,甚至几千。这样必须选择不在“双反”里面的其他投资地,把供应链移到那里。



四、资源向国有集中、利润向国有倾斜,令人担忧

 

在内外部挑战背景下,中国制造应该有哪些选择?

 

1、有能力进行全球资源布局的企业要加快全球化布局,而不是简单地在中国收缩,因为企业产能在中国是消化不了的

 过去几年我采访过很多企业,他们有的是被动的,因为人家要“双反”;有的是主动的,要对冲宏观的国别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他们在全球,比如一些接近欧洲、美国的一些地方去投资。

 这个投资是高度本地化的,因为只有变成本地企业才能享受很多本地的政策。像埃及出口创汇的全部退税,这样可以避掉“双反”压力,同时又可以享受投资国政策红利。

当然,“走出去”对于管理、劳动力、法律等方方面面都有挑战,但是市场已经全球化了,那么供应体系也要全球化,这是一个方向。

 

2、过去高度出口导向的,现在遇到一些挑战,要回到内需型发展

去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万多亿,和美国还差2700亿美元规模。今年或者明年中国内部市场会超越美国,考虑到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所以未来中国内部市场的规模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我们的人均GDP能是美国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那么可能我们的市场就是美国的两倍,甚至更多。

 某种意义上,中国内部的大市场还是会提供很多机会。当然从外销转向内销也涉及到品牌、渠道、营销,以及为本土化的定制,不是简单的从外销转到内销就可以,一定要真正的转型,为中国市场而设计和制造。


3、创新是未来的主题

创新包括技术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针对中国新兴消费者的创新。

我们国家出生在1990年以后的人口已经有4亿多,中产阶级或者中间消费群体规模在未来会从现在的4亿多扩大到8亿多。

整个中国新的消费形态、需求是非常蓬勃的,特别是年轻人对国货的接受度比50后、60后要好很多,他们很喜欢创新的东西,这也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大的空间,必须要创新。

 所以,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针对新消费需求的创新都是非常重要的。

 

4、保护企业家精神

我认为,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可喜的方面是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在改变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企业家都反映现在逢年过节没有那么辛苦了,因为以前都要想着怎么请领导吃饭,排都排不过来,很辛苦,现在这些都不用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营商环境更好了。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国家整个资源的配置上来讲,无论是产业进入还是金融,无论是行政性整合还是其他等方面,中国规模以上工商业企业利润,2015年私营企业是国有企业的2倍左右,但是到2018年国有企业是私有企业的1.08倍,2019年有一点点修正,这说明过去几年资源更多在向国有集中,利润更多表现在向国有倾斜,这样的表现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毫无疑问的是,优秀的民营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会更强,我也希望我们国家真正能落实“三个公平”(编者注:“三个公平”指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推动资源向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企业家转移。 


5、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

我们有自己的特色,让一切人发展的制度变迁的方向和人类的普遍价值并没有根本性的冲突。

只有把这个扣给解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才能在全球得到更多认同,这样也能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以及融入全球化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关系友好型界面。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这对于我们整个经济发展很可能是非常不利的。



结语

总之,对于中国制造,我认为我们内在的能力是挡不住的,但是同时要有危机感,很多方面还有差距,需要从内生角度提升我们的管理和创新。

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应该善待我们的企业家,创造更好的让他们发挥企业家精神的外部制度环境,和社会舆论与文化环境,这样中国制造一定能够克服现在的挑战,发挥自身的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 | 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