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主题为“创新引领,共塑世界级城市群品牌”的第四届长三角城市•品牌发展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由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指导,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主办,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支持,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属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渺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荣知品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品牌建设工作联席办、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中国名牌》杂志社、新华网上海分公司、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心、《中国品牌与防伪》杂志社、《品牌观察》杂志社、《上海企业》杂志及上海志汇会展公司协办。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创新引领,共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品牌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本次论坛也是首届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在第二个“中国品牌日”来临之际,首届长三角品博会于4月28日至3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来自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宁波等26个城市的共300余个品牌联袂参展,集中展示了长三角城市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以品牌为标志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论坛上午场
领导致辞: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李逸平为论坛发表致辞。李逸平讲到,长三角城市群既是当今中国市场最具活力、经济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品牌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区域拥有全国知名商标1000多件,中华老字号企业近400家,具有发展品牌经济得天独厚的良好优势。
品牌建设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聚众人之智、集社会之力,才能十年磨一剑、百年创辉煌。在刚刚召开的全力打响“四大品牌”推进会上,市委书记李强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上海服务的辐射度,彰显上海制造的美誉度,增强上海购物的体验度,展现上海文化的标识度,使“四大品牌”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影响更广。在打造“四大品牌”的过程中,上海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平台的搭建,更加注重与长三角各个城市的深度融合,共同践行品牌经济发展理念,促进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党的十九大向世界描绘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蓝图。在参与全球经济的角逐中,我们需要造就一批打得响、传得远的世界级品牌,帮助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再到品牌强国的飞跃。长三角城市群的政府和企业要齐心协力,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提升内涵,加大宣传,推动长三角品牌建设和品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品牌全球竞争力的示范区域和重要力量。
长三角城市·品牌发展论坛汇聚了长三角乃至全国品牌经济的资深专家、领军企业和知名媒体,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智库平台和宣传平台,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论坛的平台作用,积极建言、畅所欲言,推动长三角品牌在新时代实现新飞跃,预祝首届长三角品牌博览会和第四届长三角城市·品牌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长三角品牌交流展示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长三角品牌交流展示服务中心揭牌仪式
论坛上,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长三角品牌交流展示服务中心揭牌。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将有效整合长三角品牌经济资源,助力长三角城市品牌建设和品牌企业成长,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品牌经济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品牌发展报告》发布: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姜卫红
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者、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姜卫红发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品牌发展报告》,并对报告进行解读。
姜卫红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国际市场已由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我国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国际知名的品牌数量却寥寥无几。因此,当前发展品牌经济十分重要,必须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形象和影响力,持续发挥品牌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
品牌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力量,目前它的现状到底如何呢?
首先看一下有关的品牌排行。世界品牌实验室于2017年6月在北京发布了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国家电网以3298.87亿的品牌价值荣登榜首,长三角地区唯一进入前十名的品牌是阿里巴巴,排名第10位,品牌价值是2234.84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北京有96个,名列第一,主要原因是盈利能力强的央企总部集中在北京。广东和山东分别以88和45个位居第二和第三。长三角地区的两省一市进入前十名,分别是排名第四的上海、第六的浙江和第七的江苏,品牌总数合计99个,占19.8%。长三角地区的品牌排行与我们在全国GDP的占比不大相符。
通过统计分类,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榜品牌主要集中行业为纺织服装、机械、食品饮料,而在电子、化工等行业上榜品牌数量较少。从细分商业来看,上海的金融信息服务是其优势,在机械和家电方面江浙两省更有实力。长三角共有中华老字号企业392家,基本上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医药等领域。电子商务这一块,长三角地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再看一下长三角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长三角地区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成果斐然,外商投资总额占全国的38.68%。外来资本的进入优化了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理念,同时也推动了长三角品牌软实力的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技术、产品、管理等要素不断进步,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报告指出,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品牌建设与经济发展还不相匹配,存在品牌国际认知度缺乏、品牌意识待加强、创新能力待提升等问题。报告提出:第一,要加强政策引导,打造营商服务的新格局,从原来价格、资源要素的低水平竞争,转向价值引导的竞争;第二,要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来引领品牌发展,着力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第三,要提高品牌的营销传播能力;第四,要加强品牌的保护工作;第五,要培养和认证品牌人力资本,品牌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第六,完善长三角品牌合作机制。
上海医药行业企业品牌发布:
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夷征宇
论坛上,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品牌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上海医药行业企业品牌指数”。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夷征宇介绍,上海医药行业企业品牌指数从研究到推出耗时近一年半,历经基础资料收集、理论体系构建、数据采集分析、研究成果生成等阶段,从诚信为本、科技创新、质量保证、消费引领等各维度树立标杆。指数将以品牌为切入点,不断推动医药产业由速度向质量转变,制造向创造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上海医药行业企业品牌指数,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促进我国医药行业品牌建设健康发展。
主旨演讲:
周军:培育世界级品牌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上海实业集团总裁、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周军
上海实业集团总裁、上海医药集团董事长周军认为,“品牌”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是作为产品品牌,第二是服务品牌,第三是资本品牌或者企业品牌。比如,阿里巴巴是一个企业品牌,也是一个服务品牌;华为是一个企业品牌,也是一个产品品牌。
周军介绍,在过去的十年里,上海实业集团的工作是集中精力打造几大核心产业,有医药、基建、房地产和交通投资,旗下也有上市公司,包括上实控股、上海医药、上实发展、上实城开、上实环境。
但是,如何形成一个企业品牌是上海实业未来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说上海城开,在上海是比较有名的房地产牌子,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上海实业的。上海医药旗下也有很多知名品牌、百年老店。对上海实业集团来讲,需要有一个把这些融合在一起的过程。上海实业将全力以赴将这些产品打造成名牌,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产品和服务之上,打造一个非常强势的企业品牌,让投资者、客户非常容易识别到上海实业、上海医药这两个牌子。
周志懿:长三角是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前沿阵地
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
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周志懿主要讲了三方面内容:第一,长三角是我国走向国际化的前沿阵地;第二,必须从低成本劳动力竞争升级为高质量的品牌竞争;第三,要打造世界级的品牌营销传播。
长三角是我国走向国际化的前沿阵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拥有实力雄厚的基础经济和深厚的民族品牌基础,这些都为它迈向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必须从低成本的劳动力竞争升级为高质量的品牌化竞争。中国经济的昨天形成了强大的制造能力,中国的经济的明天要形成强大的品牌能力。代工国外品牌是国际化1.0时代,国际化最开始在长三角地区开放的时候,可以用低成本介入,把国外先进的经验引进来。现在,长三角已经处在国际化2.0的时代,开始有自己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观念,也产生了一些自主品牌。但整体上来讲和国外的品牌建设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势必要进入国际化3.0的时代。也就是说长三角地区的国际化依然要面临转型升级,那就是打造世界级的民族品牌。
打造世界级的品牌,呼唤世界级的品牌营销传播。周志懿认为,长三角地区品牌建设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传播力不足,二是专业性不够,三是集中度不强,四是转化率不高。他指出,第一,要有世界水准的传播能力、全球化的传播资源,因为长三角地区的品牌是面向国际化的;第二,需要全球化的传播资源和传统化的落地能力;第三,要有差异化的推广组合;第四,要有深度化的输出手段。
周志懿介绍,新华社民族品牌传播工程是新华社为民族品牌企业服务的系统工程,由两大体系构成,一是传播体系,二是服务支撑体系。传播体系方面,新华社拥有宏大的传播资源,形成组合效应:一是最大的报刊集群,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都在新华社,包括《参考消息》《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瞭望》和《半月谈》等21家报刊;二是最大的新闻网站新华网;三是移动客户端的集群,新华社客户端的下载量达到2.7个亿;四是海外社交媒体集群,我们有180个海外分社,在海外开设了很多帐号,粉丝达到了7000万;五是全球电视网络集群,覆盖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六是全球户外大屏集群,覆盖了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的高铁站和飞机场等,包括号称“中国屏”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七是广播媒体集群。除了这么多传播资源以外,最重要的是品牌公信力资源。
服务支撑方面,品牌工程主要做哪些事?一个是品牌故事。民族品牌传播不是打广告,它是一个传播工程,我们做深度的挖掘,挖掘企业品牌故事;第二,定制化的信息支撑与智库服务;第三是海外传播;第四是全媒体组合推广。因此,传播资源无可比拟,传播能力无可比拟,承担的责任无可比拟。
徐浩然:创新、协同、融合,共建世界级城市群品牌
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主席、江苏省品牌协会会长徐浩然
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主席、江苏省品牌协会会长徐浩然讲到,目前世界有三大城市群,一个是美国的波士顿和华盛顿东北部的城市群,一个是日本的东海岛的大都市圈,还有一个欧洲西部的曼彻斯特和米兰之间的地带。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以后在中国,那么这个区域协同下的城市品牌应该怎样打造呢?
首先,需做到三个“共”:共建、共治、共享。目前的城市品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缺特色性的创新,缺制度合作的平台,应该在资金、技术、政策、资源等多方面突破这种流动性不畅的局面。
其次,需做到三个“互”:互联、互通、互利。交通要相连,信息要相连,资金要相连,人才要相连,最难的是人心相连。让城市群的城市品牌产生协同效应,共同申报,共同实施。
最后,需做到五个“一”。一、一张蓝图。打造区域性的城市品牌,不要各自为战,而且要顺应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二、一个错位。要打造差异化的城市品牌,错位竞争,发掘真正的核心优势;三、一张名片。打造品牌都具有唯一性和专一性,要找到核心密码;四、一种联想;五、一份资产。
徐浩然表示,城市品牌的价值体现在能够为城市创造形象、信誉和声望,当城市被品牌化之后,城市的形象会更加生动具体和形象,让更多人成为城市的潜在消费者。
论坛下午场:
成果发布:
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届法学会理事安翊青
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届法学会理事安翊青以《中国品牌经济与知识产权研究》为题发表演讲。
第一,品牌创立与知识产权方面,她认为,知识产权和品牌创立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且品牌的本体是知识产权。首先,企业创立的品牌是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是知识产权市场成果的重要表现;其次,知识产权为企业创立品牌提供支撑与保护;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可促使品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第二,品牌运作与知识产权方面,品牌价值管理以知识产权管理为基本要件,企业品牌运用的核心手段是打造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品牌价值立足于对知识产权的科学而高效的管理。一个知名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企业专利技术的强有力支撑,需要产品质量的切实提升, 需要企业静下心来“打持久战”,一点一滴地进行产品质量、商誉和信誉的日积月累。只有这中国品牌形象才能超越“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第三,品牌保护与知识产权方面,知识产权对发展品牌经济的保护包括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两个方面。其中行政保护方面包括五点,一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需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力;二是国际大环境下的品牌经济需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三是国家制度和政策要求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四是创新驱动知识产权发展,五是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是品牌经济发展的有力盾牌。她表示,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学会和掌握如何应对知识产权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好知识产权就是企业品牌建设中应对挑战的利器,因为知识产权是自主品牌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时是根本性手段。
此外,安翊青简单介绍了《中国品牌经济与知识产权研究》。其成稿共21万字,共分为七章,按照品牌的创建、品牌运作、品牌保护的发展逻辑进行组稿工作,初步建立了品牌经济和知识产权二者之间的理论框架体系。报告的后三章分别对外国的品牌经济和知识产权建设经验进行分析,并分析了迪斯尼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他案例。通过案例的分析为企业和政府推进品牌经济建设提出许多参考意见和策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她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是品牌经济的竞争,而品牌经济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主旨演讲:
中共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
中共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以《以品牌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她说,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宏大叙事中,为数众多的县级城市都面临一个紧迫课题,就是如何顺应发展大势,推进城市品牌建设,在区域版图重塑中赢得一席之地。在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以城市品牌为表现形态的城市创新力的竞争。对县级城市来说,只有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才能形成不可替代的错位优势,彰显持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城市品牌是开放合作的“通行证”。塑造城市品牌的目的,说到底是为了扩大城市影响,增强城市对优质资源的吸附力。同时,扩大对外开放也为塑造城市品牌提供了重要助力,这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因此,塑造城市品牌就成了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需要有开阔的视野、精准的定位和持久的努力。
她认为,一方面,应当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扩大开放。开放带来变革,为城市转型提供动能。近年来,东台围绕“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发展主题,扎实推进全方位开放,在思想观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上深度融入长三角。在此过程中,东台一直把融接上海作为重头戏,注重依托资源优势,发挥品牌效应,推动与上海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
另一方面,应当以更高的标杆打造城市特色。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和精髓,如果城市品牌雷同、缺乏个性,就很难被受众所认可。应立足基础优势,着眼未来趋势,注重突出差异性、避免同质化,打造以智慧、绿色为特质的江苏沿海现代化城市。其中,“智慧”体现的是城市的创新力。东台以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高轻新智绿”导向,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3+2+1”产业体系。其中,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两大产业地标,电子信息产业由一批行业龙头带动,构建起从关键零部件到智能终端的全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风光渔”立体开发模式为全国首创,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300兆瓦、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半壁江山。同时,积极运用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智能制造实现异军突起,智慧产业蓬勃兴起,智能化、互联网化成为东台经济转型的强烈音符。东台正快速形成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区域有影响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体现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优美纯净的自然生态是东台最大的“金字招牌”,也是核心竞争优势。东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东台,高标准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环境质量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生态绿+海洋蓝”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李强书记在江苏时说过“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为此,东台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仅实现“全域无化工”,而且推动“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带来更多绿色财富,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宝全
南京金箔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宝全以《中国制造的品牌复兴之路》为主题发表演讲。他介绍道,是用提纯的99.99%黄金金条,通过融化、配比、压条、打开子、炕炕、打了细、装沾子、切箔等十二道工序,利用黄金延展度较高的特性,将其捶打成薄如肥皂泡、轻如鸿毛的特殊产品,就叫金箔。金箔用途十分广泛。最早用于寺庙菩萨贴金,后来用于古老和现代建筑,之后用发展到药品包裹、食品、工艺品等。
南京是中国的金箔故乡,鼎盛时期是明清以后至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金箔生产基地之一,中国95%以上的金箔都产自南京。南京金箔的前身是一个小作坊,成立于一九八三年。南京金箔树立了“弘扬民族产业,让世界金光灿烂”的信心、信仰、理念,终于把一个小企业打造成世界最大金箔生产企业之一,年产各种金箔三亿多张,耗用黄金一吨半,产品销到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打造自己的金箔品牌,南京金箔每年都举办金箔文化艺术节,弘扬金箔文化。此外,对于金箔的振兴来说,艺人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学徒要学习三年。因此,南京金箔将散落流失的所有金箔艺人都请到企业,培养金箔艺人,使金箔艺人的绝技得到了良好的保存及传承。打金箔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工艺,要把一段一段像指甲片一样的金片放在衬纸里面,这个衬纸也是特殊的工艺,打不垮吹不烂,是用毛竹做出来的,也是一种特殊的工艺。
那么光有传统的工艺,还不能使公司的金箔成为世界的品牌。南京金箔采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将家家户户打的传统金箔插上科技的翅膀,几十年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使得品质更加稳定。为了打造“千古金箔”这个名牌,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标准,做到了“要么市场唯一,要么世界第一”。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郭卫星
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郭卫星表示,关于品牌规划,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他认为,第一,要明确战略目标、分解战略步骤。企业发展阶段分为三个部分,杰克缝纫机目前处于研发驱动向品牌驱动的阶段。第二,要注重自主研发、推崇科技创新。杰克鼓励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力,从2012年开始专利数量不断增加,2016年当年申请专利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210项,专利质量、技术突破等方面要求,逐年提高。第三,引鉴外部资源、开拓管理思维。处在不同的时期,要察觉时代的变化,与国际化的大公司合作,不断优化自己的能力,需要引进一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外管理人才。第四,打造品牌特性、注重品牌传播。在品牌建设上要注重四个方面,包括:提升渠道形象、增加品牌曝光、集聚行业势气、凝聚社会责任。
他还认为,真正能够让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的就是品牌管理能力。如果说品牌管理能力可以在企业当中沉淀下来,这家企业就会基业常青。
圆桌对话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品牌,需要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圆桌对话一现场
品牌中国战略规划院副院长常继生认为,谈到营商环境,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的小企业更有发言权。能不能给予弱小的初创企业以正常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在政府层面培育它,让它有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是判断营商环境的标准。同时,品牌由小到大再到强的成长过程,也离不开所在的这块土地的滋养。他说,长三角品牌的打造,包括城市群的打造,是一个对冲的过程,因为你打开了大门,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旅、宜养,首先是本土的企业感受到了吗?然后是外来的企业感受到了吗?现在我们中国提出的一系列的“自信”,这些“自信”能不能吸引外商到你这里来投资,适应你的规则?还有国际化,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健康营商环境,适应全球化的到来,这更是我们国家,尤其是长三角要思考的。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张晖明表示,第一,对于营商环境,“满意”和“不满意”是相对的,上海各类要素的完备性更强一些,因此满意度应该会高一点。但实际上政企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经营性要素是否透明。如果说经营环境中所涉及到的经营要素对企业不透明,企业就没有办法做事,特别是准入方面的问题。民营企业中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不一样的,大企业得到的优惠条件反而更多。这就是中国今天的环境,以至于会出现“满意”和“不满意”的评价。第二,我们讨论的是综合的品牌。其实在企业品牌打造和区域品牌打造上,具体相关因素是不一样的。过去追求的是数量,现在更多追求的是质量。追求质量要抓内涵,无论是国家、民族、企业、个人还是产品,在竞争环境当中,大家开始有了角色意识,这也是竞争环境当中与对手区分的最基础的东西。关于企业、地方如何打造品牌,他认为,企业品牌对地方是有支撑作用的,地方的品牌对企业发展是有环境影响作用的。但是,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不一定完全重叠。
上海市在沪企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均瑶集团总裁王均豪说,从国际化角度来讲,上海是最好的。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以后,对长三角一体化会有很多好处,所以长三角品牌群的建立,会为企业的整体发展、城市之间的协调提供一个平台,使其更好地发展。作为长三角的企业,作为城市的企业,也应该为城市、为长三角或者乃至为中国打造出真正有美誉度品牌的企业。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他认为,中国企业家要有理想,敢于重新制订世界商业标准,建立自己的品牌。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就不可能前行,这也是建立品牌的过程。
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忠伟表示,恒源祥的业务发展遍布全国,因此不能简单依靠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来构建品牌,这方面需要地区和国家的联动。营商环境是综合性的,老百姓对品牌的认知、政府对品牌的认知、企业对品牌的认知构成了品牌的生态圈,在这样的环境中品牌才能茁壮成长。他希望,国家能为品牌构建一个体系,毕竟品牌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的,而是一个国家的战略定位。此外,对于品牌的发展来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方面也很重要。企业是主角,是品牌的载体,而政府的起到的作用是无形的。关于企业定位,有三方面要考虑,一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大的判断;二是企业自身的核心资源能力,比如企业哪一类的资源是独特的,哪一类的企业又是独特的,形成差异化;三是如何在区域中培养独特性的能力,让所构建的城市群、品牌群越难被别人复制,越难复制,优势就越长久。
上海蔓楼兰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麟表示,上海的营商环境在规范性、政府支持、规则设定等方面非常好,能帮助企业成长,能够让企业获得自己应有的权益。相对来说,如果说一定要提一些改进空间的话,就是基于旗袍制作这个品类的。旗袍制作的借鉴空间小,但服装这个品类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比较难,公司每年大量的研发资金都用于产品设计、图案设计。目前来说,只能在图案设计方面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关于款式,比如说领型、版型等,是没有办法进行专利保护的。如果在这一块对企业有帮助的话,那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环境了。余麟先生说到,公司是以服装类产品为主的,这是一个辛苦的行业,是靠一针一线获得积累的。所以对于这个文化最好的保存,不是让它放在博物馆里面,而是让它重新回到日常生活当中。为了让旗袍可以重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司对它进行了创新和改良。还有就是整个制作工艺的创新,公司改变了高级定制的整个工艺,感谢这个时代能够让旗袍设计者把想象中的东西变为现实。
圆桌对话一由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主席、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主持。
圆桌对话二:城市品牌定位与个性化魅力
圆桌对话二现场
中共东台市委书记陈卫红表示,东台的城市定位是以智慧、绿色为特色的江苏沿海现代化城市。其中“智慧”包含三个方面:智慧产业、智慧政务和智慧生活。智慧产业,主要是产业的智能化,重点发展电子新兴产业,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互联网化的企业。智慧政务,推广线上的审批服务和居民生活的线上服务,将90%的审批通过线上解决,实现“服务不见面”。智慧生活,通过大数据的测算为居民生活做好服务,比如互联网医院、掌上医院和远程会诊等。“绿色”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全域无化工,不引进化工企业;二是城乡大公园,希望大家多去走走看看;三是百岁老人多,东台长寿老人,在100岁以上的已达156个。她认为,在宣传城市品牌方面,东台需要进一步发展。
中共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孟凯说,宿迁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短板,经济总量始终处在江苏省的末尾。但从2015年宿迁市实施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来,经济运行增长质量发生了改变。2008年京东在宿迁创立,只有70人规模的团队,2014年整体规模已达2000人。此后,在京东的大力支持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于2015年正式挂牌,目前整体规划6.39方公里,电商交易额达401亿元,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万人,为园区未来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和人才保障。他表示,没有高效的服务,不可能实现京东在宿迁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京东在宿迁投资的产业超过70亿,今年还将新建智慧城和物流园二期项目,投资额将超过30亿。帮助企业解决好人才问题是京东以及园区其他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京东产业园目前在园区从业人员超过了1.2万人,园区不仅把宿迁市所有的高校毕业生逐步吸引到过来,同时也成立了“百校联盟”,以实现京东产业园和其他园区入园项目。
全国品牌社团组织联席会秘书长、重庆品牌学会秘书长张锐说,做品牌就是一个群体协作的力量。为什么要打造城市品牌?第一个原因是竞争,竞争的目的是资源的配置获取。第二个原因,同质化问题严重,90%的产业规划雷同,资源极大地浪费,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虽然在生产、生活、生态的侧重点不听,但都需要完善。另外,企业要想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需要来源地的背书。比如在中西部地区请咨询机构,本土的机构相比于北上广深的品牌服务机构是没有优势的,注册地在上海的公司,其服务质量更可能得到认同和溢价。另外一个方面,做品牌要找到城市需要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不论以旅游为核心还是以工业为核心,所有的相关产业领域行业都可以共用。但在营销方面,还需分领域、分行业的个性化定位。
上海九和堂中医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方亮表示,老字号企业贵在传承,重在弘扬,品牌是需要维护的,尤其是老字号品牌。现在市场经济竞争非常激烈,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强有力的优势,但企业品牌的维护要靠不断的经营和维护。如果品牌维护不当,后果更加严重,很多知名品牌,甚至百年老字号,因为没有及时对市场监测变化,或者没有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以至于损失了品牌价值。全国有近万个老字号,随着时代的流失,竞争的残酷,很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九和堂能够延续生存下来,与对品牌始终如一的维护、创新是离不开的。当然品牌的维护和整个城市宏观的发展创新,一直是紧密相关的。从整个九和堂历程当中来看,它一直在不断的探讨新模式。上海在全国是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九和堂在医养方面,结合上海城市的特点和长三角区域的特点,通过“医康养”融合,探讨新的营销模式。总的来说,无论是企业的品牌,还是城市的品牌,关键要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要与时俱进。在品牌发展过程中,要着眼于自主的品牌,研发独立品牌的产品,与传统的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上海英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宏说,老品牌想要基业常青,第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展现个性。一是传承,要对老品牌的精神和技艺进行传承。二是创新,打破局限,革故鼎新,使老品牌在当下更具有生命力,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第二,要传承前辈留下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但传统企业有很多的观念可能对市场经济不适应,一是要进行观念上的创新,增强市场的意识、竞争的意识,通过当下的竞争,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做企业和品牌。二是经营模式的创新,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的加工。三是现代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要转变以前产品供应商的经营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客户。此外还要为经销商提供服务。四是技术创新,主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标准,提高技术能级。五是营销的创新,现在市场很丰富,有线上线下,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渠道,都要进行营销的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品牌是要通过产品来传播的,因为品牌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注重市场占有率的同时,还要关注高端线,也就是彰显品牌能级的方面,大众和精品两块要同步发展。
责任编辑 | 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