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让市民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艳 摄
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巴基斯坦、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60多家企业和机构携精美的文化产品亮相;传统技艺与时尚元素相融合的徐州特色文化产品,尽显楚风汉韵魅力;“1+x”的办会模式将展会延伸至徐州街头巷尾……10月3日,为期6天的第六届徐州文博会圆满落幕。
文博会期间,市民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参展商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统计,6天展期共吸引游客38.3万人次,实现交易额1.52亿元。展会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各级领导、嘉宾,各地参展商以及观展群众的一致认可。
品牌展会展示多彩文化
秉承“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会理念,坚持走“专、特、新、奇、精”的招展思路,6年来,徐州文博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今年,作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作,第六届徐州文博会的内涵更加丰富。今年文博会的主题是“守正创新 融合发展”,突出文化产业创新力以及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展示文化领域中传统工艺以及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促进文化+创意+科技+会展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彰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文化魅力,进一步巩固徐州文博会品牌效应,促进区域性文化产业交流与合作,打造淮海经济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
景德镇瓷器、新疆和田玉、宜兴紫砂壶、台湾红珊瑚、巴基斯坦玉器、印度家具……来自境内外的工艺美术精品,让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而徐州馆的玉雕、剪纸、香包、泥塑……更是令市民惊喜:传统技艺注入时尚元素,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凸显交易拉动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文化消费是绿色消费。我们在办展过程中,始终凸显‘博览’和‘交易’两大功能,在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培养市民文化消费习惯,拉动徐州文化消费。”文博会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买了两个宜兴的紫砂壶,都被朋友看中要走了,这不,今年又过来‘淘宝’了。”市民王娜娜说。
台湾艺术博物馆带来了60多件根雕作品,一个展期卖了20多件,成交量达到三分之一。其中一件名为《马到成功》的作品,被一位徐州商人以12万元的价格买走。“没想到徐州人的文化消费意识这么强,展会上还不时有人过来跟我聊根雕艺术和文化。”台湾艺术博物馆主人吴煜正对记者说,明年文博会还会再来。
惠民乐民引领美好生活
对参展商来说,文博会是一次交流、一次展示、一次“大卖”;而对市民来说,文博会是一次在家门口举行的“文化盛宴”。
市民张怀亮说:“参观文博会既能长见识,又能淘宝贝,我每年都来。”市民徐秀云则对非遗展情有独钟,“一些老的手工技艺能唤醒很多美好回忆”。市民秦娜每届都要带着孩子来观展,“说是文化展,其实有很多创意、科技的元素,能让孩子开阔眼界”。
同往年一样,本届展会也十分凸显惠民功能。观众不仅可以在主会场近距离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精品,全市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园区等文化阵地也纳入到徐州文博会分会场范围,组织近百个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
“我们将努力把展会办出特色、办出影响,让徐州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的群众都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文博会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 印锋